论文已发表
注册即可获取德孚的最新动态
IF 收录期刊
Authors Ge W, Cai W, Bai R, Hu W, Wu D, Zheng S, Hu H
Received 24 October 2018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1 February 2019
Published 4 March 2019 Volume 2019:11 Pages 1985—1996
DOI https://doi.org/10.2147/CMAR.S190963
Checked for plagiarism Yes
Review by Single-blind
Peer reviewers approved by Dr Andrew Yee
Peer reviewer comments 2
Editor who approved publication: Dr Chien-Feng Li
背景:基因超突变现象在结直肠癌中的比例可达 15%-17%,作为发病率稳居前列的常见癌种,这个比例所包含的人数不容小觑。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发生超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治疗上与非超突变的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生存预后及治疗方式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发生超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从传统化疗中获益有限,但有较大可能性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研究方法和材料:我们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研究所(ZJU)中随访超过 24 个月的患者术后的肿瘤标本进行二代测序,选出其中超突变的患者,将该部分患者作为训练集,运用 R 语言(3.6.0)及 Python(3.4.0)通过加权运算的方法,建立一个预测患者预后的模型,将超突变结直肠癌患者区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匹配的人群作为独立的验证集,验证得到的基因预测模型,并最终合并所有患者展示结果。
研究结果:我们最终入组了 45 例来自本中心的患者及 24 例来自 TCGA 数据库的患者,建立了一个包含四个基因(ACVR2A 、APC 、DOCK2 和 POLE )的模型用于预测超突变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高危组患者的术后总生存时间显著差于低危组(经年龄性别校正后的 HR = 9.85,95% CI: 2.07-46.81,P = 0.004)。亚组分析中发现该模型在 II、III 期结肠癌中的预后预测能力强(HR = 10.91,95% CI: 1.36-87.5,P = 0.005);在微卫星不稳定的患者中也表现出较好的预测能力(HR = 12.57,95% CI: 1.57-100.69,P = 0.002)。我们将该模型和现有的多个用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包括 MSI 状态,POLE 启动子突变,BRAF 突变,肿瘤突变负荷和 TNM 分期),结果表明,在超突变结直肠癌患者中,我们的模型要优于上述模型。
研究结论:我们建立了一个能预测超突变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四基因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用于 II、III 期超突变结肠癌以及微卫星不稳定的超突变结直肠癌。但模型的有效性及其在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中的运用,有待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结直肠癌,二代基因测序,基因超突变,预后预测模型